亚星国际



  

专题报道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024年08月07日  转摘自: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安排。深刻理解这一重要命题的涵义和价值,挖掘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经验 ,进一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对于引导人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共识和合力,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1.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压舱石”,决定着人们的思想立场和行为方向。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鲜明优势 。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 、挺膺担当 、积极作为 ,将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把亿万民众团结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创造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常化制度化是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 ,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搞“一阵风”,必须注重实效 、久久为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理想信念,源自坚守 ,成于磨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经常性 、日常性,能够使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个体成长成才的全周期 、全过程,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在方式上的规范性、系统性、体系化 ,能够把理想信念教育的举措上升为具有刚性约束的制度安排 ,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 、走深走实。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突出时代价值。第一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必须持续不断地推动广大党员、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钉钉子精神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部署落到实处。第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更好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现实挑战,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理想信念在全社会范围内牢固树立起来,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第三,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着力点,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方式破解坚定理想信念“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更好地用理想信念固本培元、补钙壮骨 ,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第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未来。必须结合青年的思想特点,探索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律 ,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的火种一代代传下去 ,引导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2.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经验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上展开了深入探索,深化了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认识 ,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复杂的实践课题 ,要综合考量教育者、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因素 ,进行教育上的系统设计、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新时代以来 ,我们党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思想理念,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机融入党内集中教育、国民教育、公民道德建设之中,扎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将理想信念教育同党内集中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起来 。党内集中教育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加强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助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例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就是旨在形成教育引导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解决一些党员身上存在的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之中。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性,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之中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点任务中的第一条就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是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 ,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制度保障。
    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常修常炼的终身课题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必然要落脚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养 、自我提高上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 、常修常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牢记 ,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新时代以来,党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是在常态化的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 ,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 。”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提高理论素养 、坚定理想信念与加强党性修养是有机统一的。新时代以来,通过创新党内学习制度,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层级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  、干部在坚持不懈地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二是在常态化的实践锻炼中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以来,通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健全年轻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干部实践在一线 、服务在一线、锻炼在一线,立足本职工作践行理想信念,通过社会实践锻造理想信念坚定性。正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的,全体党员要“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 。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规范性。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理想信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蕴含着深层次的行为规范要求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理想信念及其教育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规范要求,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他提出了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六个是否”的标准 ,即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 ,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 ,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 ,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六个是否”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阐明了理想信念的政治定力标准 、宗旨意识标准 、工作态度标准 、奉献品格标准、担当精神标准 、廉洁纪律标准 ,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了具体的标尺 。
    3.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机制 、价值观培育机制 、文明培育机制、公民道德建设机制的一体化探索 ,在实践中形成铸魂育人的强大合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 、价值理念 、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
    着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机制 。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引导人们在感悟真理真知中坚定理想信念。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体制制度优势 ,做好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 、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特别是要推动广大党员 、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实践中践行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争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者 、追梦人。
    着力探索价值观培育机制。《决定》提出,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2013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 ,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在推动全社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 。
    着力探索文明培育机制。《决定》提出,改进创新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推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 。新征程上,要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运用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载体,将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入其中,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感悟和坚定理想信念。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 ,加强对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各类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 ,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推动人们在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下自觉坚定信仰 、坚守信念 、坚持信心 。
    着力探索公民道德建设机制 。《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 ,健全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 、遵循公序良俗。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引导人们在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在批判错误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过程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自觉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 ,紧密结合网络空间道德生活的新动向 、新态势 ,探索网络空间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形式 ,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精准性 、针对性 、长效性。(作者 :吴潜涛、潘一坡  ,分别系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网上展厅 | 诚聘英才 | 属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5 hua3d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